Thursday, January 31, 2008

医生与国王

国王是一国之主,国王的话就是权威,就是命令。「朕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国王说不能吃鸡,国家就变成了一个「无鸡」之国。国王说要多喝咖啡,整条街的咖啡馆还多过杂货店。国王说少吃香蕉,香蕉就成了稀有品种,要几经辛苦,才能从黑市弄到一条。国王要你开口,你就得开口。国王要你闭嘴,你就得乖乖闭嘴。国王要你站,你就得站,要你蹲,就得蹲。

有一天,国王病倒了,请来了御医,医生诊断后叫国王开口吃药,国王就得开口,医生说国王气虚,不宜多说话,国王就乖乖闭上嘴巴。医生说国王不能睡太久,每天最少要站半小时,国王拖着疲弱的身体,在宫女搀扶下站了半小时。医生说要恢复国王的腿力,每天必须蹲十五分钟,国王咬紧牙根蹲了十五分钟。医生说国王要多吃鸡,全国马上「鸡飞狗走」。医生说国王不能喝咖啡,国王就忍痛牺牲了他一生中最喜爱的咖啡,市面上的咖啡馆也在一夜间「执笠」。医生说国王要多吃香蕉,国内所有的乡村都改名为「甘榜比生」。最后,国王病重死了,医生招集了媒体宣布国王驾崩。

牛夫子:你要做国王还是当医生?

Wednesday, January 30, 2008

Sunday, January 27, 2008

从苏哈多的死谈对「死亡」的歌颂

人对「死亡」都有避忌,因此,只有庆「生日」,没有贺「死亡」。
但是,没有「死」,那里会有「生」?
人体的细胞「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死」,
然后新的细胞才有机会「生」出来。
假如细胞不会死,人活到十五岁就变成老公公或老太婆!
如此人生,你还愿意活吗?

人可以操纵权力,
人可以操纵司法,
人怎至可以操纵君主,
但是,没有人可以操纵「死亡」!
「死亡」是唯一不受贿赂的真理!
假如「死亡」可被贿赂,
秦始皇今天还活着,
假如「死亡」可被贿赂,
希特勒今天还活着,
假如「死亡」可被贿赂,
非州杀人王艾迪阿敏今天还活着。
不管你是贩夫走卒,
不管你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不管你是独霸一方的暴君,
最终都逃不过「死亡」的审判!
「死亡」才是人类生存的「希望」!

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热药如君子,凉药如小人

马来西亚地处热带,人民一般上都喜欢凉饮。因为凉饮感觉上会比较舒服。从孩童开始,就喜欢吃冰条、雪糕之类。长大成人投入社会工作,习惯上也喜欢冷饮,比如汽水加冰、果汁加冰、椰水加冰、啤酒加冰等等。体质偏寒者不说,就算体质实热者,这种饮食习惯,长期持续,也会使体质转向偏寒。因此,临床上体质偏寒者十居八九,而偏热者则偶见一二。按寒者热之的中医理论,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人都得要用热药。所以有人说牛教授很喜欢用热药。其实用热用寒,并不在于我个人喜欢,而是完全依据病情所需。假如今天来了十个病人,十个都是寒证,那我肯定十个都要绐热药。同样的,假如明天来了十个病人都是热证,那我也肯定要给他们用寒药。我总不能设下一个「固打」制,规定每天百分之五十一的病人一定要用寒药,另外百分之四十九的病人则可按病情用药,我看到头来死最多人的恐怕是那一批受「固打」制保护的患者。

为什么说「热药如君子,凉药如小人」呢?因为君子直言不讳,有活直说,因此大多数人不喜欢听。小人甜言蜜语,投其所好,因此讨人喜欢,所以临床上还是凉药比较受人欢迎。

Wednesday, January 16, 2008

小儿遗尿

三岁以下的小孩由于肾关未固,隅有遗尿(尿床)是正常的,但小孩年龄到了五、六岁甚至十岁以上仍有尿床习惯,就必须关注是否健康出了问题。一般上小儿不正常遗尿多数是肾或膀胱的功能性病变,但是也有例外的因素。这种毛病西医治疗效果不好,也可说无药可治,最有效的办法是穿纸尿片。

中医对小儿遗尿的治疗多数用固涩法,以固其肾关,常用的有「缩泉九」、「巩堤丸」之类。前一节我有谈到「治水」,其实小儿遗尿正是其中一种「水症」。要「治水」,就要熟悉人体管理「水循环」的三个主要脏腑:肺、脾、肾。肺为水之上源,管上焦之水,肾为水之下源,管下焦之水,脾主中央,主中焦之水湿运化。明白了这个道理,一旦遇上以固涩法仍然解决不了的遗尿问题,就必须考虑其他两脏的病变。比如「肺肾虚寒」的遗尿症,单用固涩法效果肯定不好,必须「启肺温肾」,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主二阴司二便,肺肾虚寒,气化失司,膀胱开合失常而遗尿。启肺温肾,恢复膀胱之气化功能,则遗尿可愈。处方可选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其他如肝失条达,疏泄失职,三焦水气运行不畅,膀胱不藏,则小便自遗。以「四逆散」疏肝理气,气机一转,则膀胱自藏,尿遗自己。

还有遗尿每因腹胀便秘而加重,治以通腑为主,兼用缩泉之药,前后同治,间者并行。比如用「承气汤」加益智仁、桑螵蛸等。

因气虚肾关不固而遗尿者,则必须补气兼用固涩药。总之,小儿遗尿症,掌握辨证治疗,几乎可达十拿九稳。

Monday, January 14, 2008

从「治水」谈「治病」

「水为阴,火为阳。」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主体,「水火」是自然界的两大要素,也是组成人体结构的两大重要物质。「水」在自然界占了百分之七十,「水」有「两面共性」,即能为「用」,也能为「害」,即能「乘舟」,也能「覆舟」。因此,「水」的治理是关系到人类存亡的重要课题。

从古至今,人类都非常重视「治水」。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家喻户晓的「夏禹治水」。「农田水利」是每个国家的重要工程,因为那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治理的好,该灌溉的灌溉,该疏导的疏导,「因势利导」,土地肥沃,庄稼丰收,人民才能丰衣足食。相反的,「水」治理的不好,土地干涸或泛滥成灾,肯定会出现饿脬遍野,民不聊生。

「阴阳应象大论篇」明确指出「水」与人体的关系:「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可见《内经》对「水」的治理也非常关注。在「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更直接提出了「平治于权衡,去菀陈挫」、「开鬼门」、「洁净府」等「水证」的治疗方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治水」篇论,不单只记录在「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其他六经篇论都有谈「治水」。尤其在太阳篇中,几乎都是论「治水」,只是病证的轻重和治法不同而已。足太阳膀胱经,膀胱是「水府」,所以与「水」有关。太阳「寒水」,「寒」与「水」关系密切,「寒」可以为「水」,「水」可以为「寒」。群方之首的桂枝汤,即是一首「治水」的名方。其中一节条文如下:
「温覆合一时许,遍身执执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发汗」即「治水」,「汗」是体内「水液代谢」的一种过程,直接形响了「休温」的调控。所以张仲景在太阳篇对「恶寒」和「发热」的治理原则,主要以「调控发汗」为主。「麻黄汤」和「桂枝汤」即为其代表方。我们看「桂枝汤」处理发汗的手法:「不可令如水流离」,即不能「太过」,「遍身执执微似有汗者益佳」,也不能「不及」。张仲景「治水」的手法,可谓一丝不拘。

六经皆有「水证」,临床上灵活掌握「水证」的辨证论治,往往可以有效的解决许多「疑难病」。以下四例为临床上比较易于忽略的「水证」个案。

(一) 李女士,63岁,太平人。2005年7月2日来诊。陈述病情如下;
胃气上逆,胸闷,胸痛兼有心悸。尤其不能侧睡,每次侧卧则心跳加速。症状持续十余年,经中、西医诊治无效。诊其脉弦,察舌苔水滑,按病情「不能侧卧,卧则心悸」,兼有「气上冲胸」,应诊断为「水气凌心」之「水证」。遂拟以下处方:
「苓桂术甘汤」原方加旋复花、代赭石、牡蛎、半夏、大枣。连服五剂。
7月11日复诊,症侯缓解,侧卧不再引起心悸。再跟进处方6 剂,至今未有复发
迹象。

(二)邱先生,36岁,蕉赖人。2005年7月9日来诊。陈述病情如下:
咳嗽,干咳无痰,无咽痛、咽痒,咳甚则呕。时有气逆上冲,兼有寒热往来。病情持续3星期,经数次西医诊治无效。诊其脉弦紧,舌淡,苔白水滑。按「干咳无痰,气逆上冲,舌苔水滑」,证应属「水气上冲」之「水证」。拟以下处方:
「苓桂术甘汤」合「小柴胡汤」加陈皮、半夏,连服五剂。一星期后随访,告知服药3剂后症状即缓解,至今未曾复发。

(三)黄女士,55岁,安邦人。2005年7月15日来诊。陈述病情如下:
咳嗽剧烈,痰多色白,每咳必呕,感胃气上逆,头晕,心悸,气短,时流冷汗,多年来病情反复发作,经中、西医诊治无效。当日病发,由友人搀扶来诊,当下已咳嗽不停并呕吐。诊其脉沉弦,舌苔水滑,察其以上病况,当属「寒湿水证」无疑。拟以下处方:
「苓桂术甘汤」原方加附子、半夏、桔梗、泽泻、生羌、细辛、五味子。即服一剂,休息片刻,症状稍有缓解。嘱其每日服三剂,连服三天。7月18日复诊,症状基本全部缓解。再跟进处方6剂,至今未有复发。
按:病者每陈述「胃气上逆」,如伴有心悸,舌苔水滑,脉弦滑者,应当注意是否「水气上冲」之「水证」。

(四) 刘小姐,35岁,文良港人。2005年7月23日来诊。陈述病情如下:
早晨餐后饮用过多水果饮料,上班途中突然心跳剧烈,胸襟衣服亦感颤动,略有眩晕,当下即转来诊所。诊其脉搏跳动130下,脉弦滑,舌淡白,水滑有齿痕,证应属「水气凌心」之「水证」。拟以下处方:
「苓桂术甘汤」原方加泽泻、丹参、益母草。即服一剂,休息两小时后心跳回缓,再检测脉搏72下。随后嘱其每日服两剂,连服五日,至今症状未曾复发。

除了以上的临床案例之外,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也有指出:「血不利,则为水。」因此,「水证」的治疗,在一般治水之法无效时,应从「化瘀行水」的辨证思维来考虑治疗方法。

「风、寒、暑、湿、燥、火」皆与「水」有关。「风」属「木」,「木」无「水」则不生,「寒」为「水」,「水」亦为「寒」,「暑」与「燥」皆为「水」之不足,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严缺者为「暑」,不足者为「燥」。「火」和「水」本是一家,「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则亡阴」,「水中无火,其寒必极,寒极则亡阳」。-景岳全书

自然界元素的组成,「水」占了百分之七十。人体物质的构成,「水」也占了百分之七十。五脏六腑,经筋血脉,无处不有「水」。这些「水」都有一定的容量,即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太过」则「溢满壅肿」,「不及」则「筋涸血枯」。「水」可以为「用」,也可以为「害」。因此,如何辨别「水证」和「治水」,在临床上确实有深入探讨的意义。

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谈「胃病」

胃病是胃脘部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征状或痛症。胃病大至上可分为以下几种证侯:
(一)胃痛-感觉上又分为剧痛、隐痛、游走性疼痛等。
(二)胃痛兼有眩晕、偏头痛或作呕
(三)单纯性胃胀
(四)胃胀兼有胃气上逆或兼有泛酸
(五)胃胀兼有心下痞闷
(六)胃胀兼有胸闷胸痛

患者普遍上都有一个错觉,以为胃病一定是病发于胃,其实真正单纯性病发于胃的胃病不到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大约百分之七十的胃病都不是胃的问题。胃是一个非常强韧的消化器官,假如你有看过猪肚子或牛肚子就会明白。胃是维持生命的第一道关口,它必须毫无选择地处理任何交给它的东西,然后将这些东西转化为维持生命的物质。这么强韧的器官也会发病,基本上是由于贪婪的嘴巴摧残了它!

那百分之七十的胃病又是什么因素所引发呢?以下脏腑的病变都能引发胃病:
肝、脾、胰、大、小肠和心脏。由于西方医学没有整体观的辨证思维,因此一切的胃病都归纳为单纯性的胃病。所以西医只能有效的治疗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胃病,比如:胃溃疡、胃窦炎、消化不良所引发的胃气胀、病菌如幽门螺旋菌所引发的胃炎等。

临床上最常见的胃病是「胃气胀」,即所谓的「胃胀风」。病发时患者感觉腹部闷胀,有时饱食后征状加重。有的腹胀兼有胃气上冲咽喉,有的带有泛酸,征状最普遍的是心口下有压迫感。这种胃病主要是由肝引发。我们暂时撇开中医五行「木克土」的观点不谈,在生理上「肝」和「胃」的确是息息相关。肝脏分泌胆汁贮存在胆囊,然后通过胆管输入十二指肠以帮助胃分解油脂,因此,「肝」和「胃」应该是同一个消化系统,任何「胃」的毛病可以影响到「肝」,同样的「肝」的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胃」。肝的运作和输送功能缓慢下来,就会产生一种郁气,这些郁气得不到正常的排泄,就从十二指肠进入胃体,形成「胃气胀」。这种肝功能的病变,大多数和环境、生活规律有关,比如日常生活没有节律,晨昏颠倒,家庭生活压力,工作环境压力等都会造成肝的功能性病变。由于这不是一种脏腑的器质性病变,所以很难从扫描或血液常规检查中发觉。患者不断承受这种症侯,但是又找不出病发原因。于是心理上的忧虑和压力更加重了肝脏的郁气,过量的郁气又排放到胃体,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心理上负担加重,影响了睡眠和日常生活,不得已之下只好服用镇定剂,但是镇定剂又损伤了肝功能,许多患者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折磨了一辈子!这些「冤案」在临床上相当多见。其实一开始时就从「疏肝和胃」、凋整生活规律着手,一切后患就不会产生。

还有一种胃病是胃灼热和泛酸,患者感觉胃部酸楚闷胀,带有灼热感,对食物相当敏感,冷的不能吃,热的也不能吃,酸辣更不用谈,严重的影响生活素质。这一种胃病是由于过食寒凉和辛辣,同时少用正餐或者刻意节食所引起。以年青人发病较多。这种胃病不但西医束手,中医也不好治。用热药比如「理中汤」,三剂过后就化热,用「泻心汤」,三剂后则变寒,由于不属寒热错杂证型,用「半夏泻心汤」效果也不好。临床上这种胃病属「上热下寒」,可先用「黄莲汤」凋理寒热,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二次,三天后改用「理中汤」加减,病症即可解决。

另有一种胃病是由于心脏功能衰弱引起,征状表现为胃脘不舒,但是没有腹胀、腹痛,只感觉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憋闷,带有胸闷不舒,口燥心烦、易怒,几乎百药不效,病况缠绵不休。临床上这种胃病属「心火不生脾土」,脾胃元气不足,治疗方案可参阅李东垣「脾胃论」中的「补脾泻火升阳汤」,方用白术、人参、炙甘草补脾,白芍制肝,黄芪益肺,桑白皮泻肺火,黄莲引经降阴火。

其他胃病如胃溃疡、食物中毒所引起的呕吐、泄泻等,西药也有不错的效果,在此不再多述。胃胀在辨证治疗后仍不能缓解,必须进一步检查大肠,女性患者少腹部兼有压痛感,应请妇科医生检查子宫状况。腹胀兼有条索状隆起,体重持续下降者,应彻底检查胰脏病变。

Thursday, January 3, 2008

2008 从「心」开始,从「心」出发!

人心去了那里?
找回失落的心,
彷徨的心就会激发。
把怨恨的心化为宽容,
悲戚的心就会欢笑!
朴实了贪婪的心,
自私的心将转为搏爱。
扩大狭隘的心,
固执的心就会打开。
收敛起高傲的心,
险恶的心就能净化。
只要一切从「心」开始,人间就会有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