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ne 25, 2009

从流感,谈中医。

每当流感盛行,坊间预防和治疗流感的方药也随着流传,有许多乃以讹传讹,没有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根据,滥用不仅无效,反而误了健康。流感期间最抢手的是苦寒清热药,往往卖到断市。比如金银花、连翘、板兰根、夏枯草,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等。其实以上的苦寒清热药并不适用于「预防」流感,而是用于「流感疑似病例」。也就是说已经有了发烧的症状出现,才能用苦寒清热药。当人体机理处于正常水平,阳气充足,免疫功能基本良好,在这个时侯理应加强体内阳气的运作,怎能反用苦寒直拆其阳,减低免疫功能呢?

医圣张仲景之所以写成「伤寒杂病论」,是因为当时温疫流行,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流感,这场大流感造成张仲景的家属死亡惨重,在他序言中所述,几乎死了三分有二!张仲景这才化悲伤为力量,苦研中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于完成了这一部后世医家奉为圣典的惊世巨著!

即然张仲景是因流感激发而写「伤寒杂病论」,假如苦寒清热药能「预防」流感,基于「未病先防」的原理,「伤寒杂病论」中应该会出现好比「甘露消毒饮」、「普及消毒饮」这一类含有大苦大寒的方剂。可是在「伤寒杂病论」一百一十二方当中,却没有一首单纯是清热解毒的!反而是调和营卫的「桂枝汤」被例为群方之首。可见「预防」流感并不适宜用苦寒清热药。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流感有以上征状,应属温病,以「扁鹊三豆饮」化裁,可防流感。处方如下:

黄豆30克 黑豆30克 绿豆30克 白扁豆30克赤小豆30克乌梅15克 杏仁15克
甘草10克 以白糖或黄糖煮一小时,去渣饮汤。

黄豆补土,黑豆益肾,绿豆养肝,白扁豆清肺,乌梅收敛生津,甘草、白糖补中,杏仁宣上,赤小豆清下,使邪有去路。以上作为食疗,调和五脏,宣通肺腑,才是防病之道。

Friday, June 19, 2009

中医中药是否有副作用?

有人认为中医中药是绝对安全的,不管怎么用都不会有损健康。甚至有人形容中医中药「治不好,也能吃饱。」

针对以上课题,我们先来看「伤寒论」厥阴病篇,第三三三条文:「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以上条文,是提出一名阳虚阴盛、四肢厥冷兼下利的伤寒病者,六七天后,阳气来复,于是身体产生了发热证状,这是向愈康复的表现。由于阳气初复,还不能达于四肢,因此出现了肢冷、身热和下利的证状。这种「真寒假热」的证状表现和少阳热利的「黄芩汤证」几乎一样,如果医者不察,误以为是「少阳热利」而用苦寒的黄芩来清热,结果连本来初复的微弱阳气也给抑杀了!使到阴寒更甚,下利更重,胃火全消。此时本应不能进食,病人反而要求进食,而且食欲亢进,此乃胃气将绝,人体产生引食自救的一种所谓「回光返照」的本能反应,可是为时已晚,必死无疑!

由此可见,中医看诊,如果寒热不分,真假不辨,胡乱套方和投药,也可以杀人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