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9, 2009

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七﹞

「伤寒论」一书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仲景在「内经」、「难经」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医学经典,后世医家多以此为规范。古代文学多受限于文字的应用和表达方式,「伤寒论」这部医学经典也不例外。因此,后世医家对「伤寒论」的注解和诠释,可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至完全乖离了仲景原意的诠释者也大有人在。即然「伤寒论」著作是建立在「内经」和「难经」的基础上,那肯定离不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因此,也离不开「宇宙圆运动」的规律。所以「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都是整体论治的处方。伤寒的表里,是一整个的。荣卫是脏腑之表,脏腑又为荣卫之里。里气调和,表即不病,表气一病,里即失和。如前篇所举述的「理中汤」、「桂枝汤」等证即是。

张仲景作了「伤寒论」之后,似乎也感觉到后世人可能难于理解。于是又著了「伤寒论」下篇—「金匮要略」。金匮则为一病一方,是临床经验方,让不熟伤寒者,也能依病论治。后世临床医师,乃至今日,大多数依据金匮而非伤寒。因为金匮一病一方,容易套用。伤寒则必须理解人身整个圆运动规律。因此,「伤寒论」自古以来,只能让一小部分能了解仲景心法的所谓伤寒大师们玩味,一般医者只能望门兴叹!

彭子益以生命生物宇宙造化之理,天人合一圆运动之规律,一语道破仲景心法,使后世学者皆能入伤寒之门,明仲景之意,对启悟后学,功德非浅!

刘惠谨医师/教授
2008.03.10

Thursday, March 5, 2009

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六﹞

人身圆运动的规律,即是五运六气的运行。即然是六气的运作,在用药上也应该依据六气为分类。可分为:

一、 中气运转药 如甘草、党参、干姜、生姜、大枣。
二、 土气燥湿药 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猪苓、苍术。
三、 肺肠金气药 如山药、红枣、阿胶、杏仁、麦冬、桔梗、黄芩、竹叶。
四、 肝胆木气药 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阿胶、乌梅、山茱萸、龙胆草。
五、 肾家水火二气药 如熟地、龟板、女贞子、五味子、菟丝子、巴戟。
六、 君相火气药 如黄连、栀子、知母、柏子仁。
七、 外感荣卫药 如麻黄、桂枝、细辛、薄荷、柴胡、黄芪。
八、 特定辅助药 如附子、大黄、枳实、厚朴、乳香、没药。

以六气分类则易于掌握药性,如中气、土气运化必定是温补祛湿药。肺金气药必定是沉降药。肝胆木气药必定是升浮药。肾家二气药则必定是补阳滋阴药。

Wednesday, March 4, 2009

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五﹞

依据人身圆运动的机理,辨证可分为以下证型:

一、内伤病
1.土气寒湿不运—理中汤证
2.右边肺经金气不降—麦门冬汤证
3.左边肝经木气不升—小健中汤证
4.肾经水气不升—肾气丸证
5.心经火气不降—三黄泻心汤证

二、外感病
1.风伤卫、偏于疏泄—桂枝汤证
2.寒伤荣、偏于收敛—麻黄汤证
3.荣卫双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三、六经本气自病兼外感
1.太阴脾土寒湿—四逆汤证
2.少阴寒水—附子汤证
3.厥阴土枯木败—乌梅丸证
4.太阳膀胱腑病—桃核承气汤证
5.阳阴腑实—大承气汤证
6.少阳经病—小柴胡汤证

四、温病—外感疏泄太过,收敛不及而至中气大虚
1.病在荣卫—乌梅白糖汤证
2.病在气分—枳实银菊散证
3.病在肠胃—加减黄龙汤证
4.病在血分—黄连阿胶鸡子黄汤证
5.两感温病—肾气丸证/大青龙汤加附子证
6.冬温—附桂地黄丸证
7.湿温—三仁汤证

临床上只要依据以上圆运动机理分型论治,病性、病位、理、法、方、药,层次分明,一线贯通。只要肯下功夫,不出三年,定可「行道救人,得心应手」。

Sunday, March 1, 2009

论《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四﹞

传统的辨证法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荣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等,是把人体病性、病位各别分析,然后将结果综合定论,才决定理、法、方、药。在整合分析过程当中,会出现太多的或然率,以至最后迷失了方向,不知身在何处!圆运动古中医学辨证法,是把人身作一整个连贯性的辨证,病性、病位、理、法、方、药,一气呵成。其实仲景《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都是依据人体整个圆运运机理失调而作的处方。我们先看「理中汤」,理中者,顾名思义,理中气也。「理中汤」治寒霍乱,上吐下泻、头痛、行动无力。此病病性症状表现上中下皆有,但主证为中气虚寒。胃是主降的,中土寒湿不运,则胃气不降反升而吐。胃降则脾升,胃气不降则脾气下陷而作泻。方用白术燥中土之湿,干姜温中土之寒,人参、炙草补中土之虚。中土温运,胃气复降而吐止,胃降脾升而泻止,胃气降,头部之气降而头痛愈,脾气升,下部之气升而行动回力。因此,此证虽上中下俱病,根据圆运动的规律,只治中气而他证自愈。因此,只要是中气湿寒,都可以归纳为「理中汤」证。此证病性为中气虚寒,病位为脾土,理法为燥湿温中,方为理中汤,药为参、术、炙草、干姜。以「理中汤」为基本方,再按病情须要加减用药。整个辨证规律都是整体的、连贯性的,病性、病位、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完全符合了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概念。

再看「桂枝汤」,「桂枝汤」为「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之首,号称群方之首,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汤」的作用是调和荣卫,多用于荣卫不和之证。其实「桂枝汤」是一首典行的圆运动处方,故例为群方之首。「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桂枝左边温升木火,白芍右边凉降金水,炙草、生姜、大枣温补中气,恰好完成了一个人体圆运动的规律。因此,举凡一切荣卫病,只要不是中气大虚,都可以用「桂枝汤」冶疗。「桂枝汤」廖廖五味药,但在圆运动规律下所发挥的威力,确有千军万马之势,因此,「桂枝汤」的加减运用,治疗范围之广,无方能出其右。凡是属于荣卫不和,木火不升,金水不降的全身性失调症狀,都可以归纳为「桂枝汤」证。假若中气大虚,草、姜、枣温补之力不足,只须在「桂枝汤」的原方中重用贻糖,大补中气,就是一首治理一切虚劳病的「小健中汤」。在此证侯范围者,则为「小健中汤证」。以上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一线贯通,这就是圆运动古中医学。余者证型依法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