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5, 2007

电子经络测定-中医诊断数据化






在一条大江的两岸,病黎住在江南,医师住在江北,医师要给病人看病,一定要渡江到对岸去。假如过不了江,就算毕陀、扁鹊再世,也只能望江兴叹!

千百年来,医师们的渡江方法,只限于一个游戏规则:那就是「蹬萍渡水」法。所谓「蹬萍渡水」,就是踏着水面渡江!不能用任何的工具,比如绳索、竹筏等。不根据这个游戏规则而私自渡江者,一律被视为「违反传统」、「离经叛道」!但是,能练就这一身轻功渡江者,千古以来,只有寥寥几人!

中医看诊,离不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要真正掌握这四大诊法,尤其是「脉诊」,必须在临床上耗上大半生的岁月,最快也要二三十年才能成就一个有临床经验的医师!这种医术,纵使能起死回生,也难以成为主流医学。

无可否认的,「四诊」是中医辨证论治必然手法,但是,假如能利用现代科学,提升、强化、系统化甚至数据化「四诊」的作用,对中医发展应该是一项资产,而不应视为「有反传统」或「离经叛道」。

「有一天,佛陀释尊的一位弟子来见释尊:

师父呀!人家都说你道行高深,能人所不能。但是,我看你还比不上江边的一名老僧!

释尊:那老僧如何?

弟子:他?可历害了!能踏着水面来回渡江,不用任何工具!

释尊:好,那你去问他,用了多少时间练成这一套工夫?

不久子弟回来报告:

师父呀!那老僧说,他苦练了四十年,才练成这一套工夫呢?

释尊笑道:

我不会浪费四十年的生命去练这一套工夫,练成后,只有一个人可以来回渡江,背多一个也会掉进水里!我会用四十年的时间来造船,每年可造十艘,每艘可渡十人,一天来回三趟就渡了六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乘四十年,你算算看,有多少人可以来回渡江?这才是普度众生呀!」

中医诊断数据化

什么是电子经络测定诊疗?
电子经络测定仪是金航电子经络辨证研究所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的基础理论而研制开发。「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内经、灵枢。
因此,根据上述经络学理论,「那一条经络产生阻滞,那一个脏腑就会有病变。」

人体的经络都充满了经气,经气又输布于经络的每一个穴位,尤其是上下肢末端的井穴则是经气之起源。一个正常人体的穴位,都有正常的生物电阻。经络过亢膨胀,电阻减弱,经络虚萎收缩,电阻增强,以固定的电压探测经络的井穴,将井穴的生物电阻转变为数据,就可以准确的测定各个脏腑的病理状况。(参阅以上图三、四)

能量医学与归经理论
宇宙是一个无极的能量组合,地球属于宇宙的一分子,当然也是一个能量的组合。地球上一切的生物,都有各自不同的能量组合。人类由于概括了比其他生命体更复杂的组合,因此主宰了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活动。

人体是由不同的器官组成,器官则由细胞组成,细胞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组成,电子由素子组成,素子由素粒子组成,素粒子由重子组成,重子由夸克组成,最后,可能就是一组无形的能量。也就是中医学说的「气」。「人以天地之气生」-内经、素问。(参阅以上图二)

中医学相信,人的生命本源物质,就是一组无形的能量组合,当这一组能量发生变化或受损,就会造成器官的病变。我们用药物来治疗某个器官的病变,其实就是用一组能量来修复这一个病变的器官。

归经理论就是把前人通过实践和鉴定为适合某个脏腑的草药或处方,循经归入某个脏腑,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比如说杏仁对肺有疗效,就归入肺经,由肺经传达与肺以进行治疗。药物归经是中医学理论重要的一环,成为中医师临床辨证论治的必要手段。

用电子经络测定仪,可以将草药或处方的能量组合,通过井穴循经导入各有关脏腑,以探测这一项能量的组合对有关脏腑是否会产生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然后将各种不同程度的正负反应加以数据化,以作为医师临证参考的数值。采用这一项数据化的归经原理,可以在患者未服用药物之前,预先鉴定有关药物的适应性和有效性,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用药的误差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为什么要使用电子经络测定仪?

中医学的两大将特点是:一、整体观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即包括了整体观的概念。也就是说中医辨证不能以单一的脏腑作为发病的诊断。比如说「胃痛」,「胃」可能只是一个「受体」,病源可能发至于「肝」,因「肝气」可以犯「胃」。中医辨证必须依据整体的脏腑功能表现来作判断。

中医辨证论治是以四诊:望、闻、问、切为辨证基础。其中「望诊」和「问诊」为普遍应用。「望诊」是通过人体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内在」的脏腑病变-「有诸内必形于诸外」。

中医学把人体当作是一个大自然,越接近大自然的人体,就越容易通过「望」来诊断。因此,古时候的人比现代人容易「望」诊。同样的,乡下人比都市人容易从「外观」来推断「内在」,即所谓「司外揣内」。

现代人和都市人多饮食不节,生活没有规律,晨昏巅倒,滥用化学药物和各类保健品的情况相当普遍。造成了体质的「内」「外」不相协调。「有诸内不形于诸外」。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望诊」的准确性。

说到「切诊」,自古以来已成为中医大夫的「特征」。凡不懂「切脉」,就不是中医师。但是,「切脉」也有其争论性,历代医家都有不同的见解。「脉诊」在中医临床辨证中,肯定有其实用的价值,脉象的浮沉可辨表里,迟数可分寒热,强弱可定虚实。可是后人往往以「切脉」来辨脏腑的病变,同时,还故弄弦虚的给「切脉」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至于历代大医家对「脉诊」的评论,已在前篇「脉诊」中详述,于此,不再重复。

中医辨证最终是以「脏腑」辨证为核心。体质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确定后,必须归纳到「脏腑」里。到底是那一个「脏腑」造成了上述的证候,这是一个关键性的诊断。归纳的对,才能治「本」,归纳不对,只能治「标」,或对疾病根本不起作用。

中医的「脏腑辨证」其实就是辨「方向」和「方位」,即俗话所言的「开方」。有「方」才能开「药」,「开药」必须有「方」。中医将人体五个脏腑分为以下五个方位:「肝」位「东方」属「木」,「肺」位「西方」属「金」,「心」位「南方」属「火」,「肾」位「北方」属「水」,「脾」位「中央」属「土」。如何从辨证中确定以上的「方位」,就是临床医师的一个大考验!定错「方位」,就会开错「方」。「方」错即「药」错,因「药方」原本就是一体。
电子经络测定,可以协助临床医师确定病变的「方位」,同时排除临床医师因为主观因素而影响辨证效果。

电子经络测定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 电子经络测定,可以协助临床医师确定病变的「方位」,同时排除临床医师由于主观因素而影响辨证效果。
二、 以药物归经原理测定一些症状不明显的寒热真假现象。
三、 建立起脏腑的病理数据以备临床参考。
四、 可以从脏腑的病理数据追溯「病源」。

金航电子经络辨证仪,是由刘惠谨医师/教授,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络学说、归经理论,以多年临床应用经验研发而成。其中临床应用案例达数千宗,证实其准确度和可靠性。金航电子经络辨证仪,除了适合于专业中医师、传统治疗师、保健顾问等专业人员使用外,也可以用于测定一般药物、食品、保健品、香精油或水晶等能量对人体脏腑的影响。对中医处方用药和能量医学的开发,起到了指导作用。

金航电子经络辨证仪在马来西亚制造。经马来西亚工业标准局(SIRIM)安全检测,并符合美国医疗用品检测局(AAMI)指标。(参阅图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