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12, 2008

谈「胃病」

胃病是胃脘部所产生的一系列不适征状或痛症。胃病大至上可分为以下几种证侯:
(一)胃痛-感觉上又分为剧痛、隐痛、游走性疼痛等。
(二)胃痛兼有眩晕、偏头痛或作呕
(三)单纯性胃胀
(四)胃胀兼有胃气上逆或兼有泛酸
(五)胃胀兼有心下痞闷
(六)胃胀兼有胸闷胸痛

患者普遍上都有一个错觉,以为胃病一定是病发于胃,其实真正单纯性病发于胃的胃病不到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大约百分之七十的胃病都不是胃的问题。胃是一个非常强韧的消化器官,假如你有看过猪肚子或牛肚子就会明白。胃是维持生命的第一道关口,它必须毫无选择地处理任何交给它的东西,然后将这些东西转化为维持生命的物质。这么强韧的器官也会发病,基本上是由于贪婪的嘴巴摧残了它!

那百分之七十的胃病又是什么因素所引发呢?以下脏腑的病变都能引发胃病:
肝、脾、胰、大、小肠和心脏。由于西方医学没有整体观的辨证思维,因此一切的胃病都归纳为单纯性的胃病。所以西医只能有效的治疗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胃病,比如:胃溃疡、胃窦炎、消化不良所引发的胃气胀、病菌如幽门螺旋菌所引发的胃炎等。

临床上最常见的胃病是「胃气胀」,即所谓的「胃胀风」。病发时患者感觉腹部闷胀,有时饱食后征状加重。有的腹胀兼有胃气上冲咽喉,有的带有泛酸,征状最普遍的是心口下有压迫感。这种胃病主要是由肝引发。我们暂时撇开中医五行「木克土」的观点不谈,在生理上「肝」和「胃」的确是息息相关。肝脏分泌胆汁贮存在胆囊,然后通过胆管输入十二指肠以帮助胃分解油脂,因此,「肝」和「胃」应该是同一个消化系统,任何「胃」的毛病可以影响到「肝」,同样的「肝」的病变也可以影响到「胃」。肝的运作和输送功能缓慢下来,就会产生一种郁气,这些郁气得不到正常的排泄,就从十二指肠进入胃体,形成「胃气胀」。这种肝功能的病变,大多数和环境、生活规律有关,比如日常生活没有节律,晨昏颠倒,家庭生活压力,工作环境压力等都会造成肝的功能性病变。由于这不是一种脏腑的器质性病变,所以很难从扫描或血液常规检查中发觉。患者不断承受这种症侯,但是又找不出病发原因。于是心理上的忧虑和压力更加重了肝脏的郁气,过量的郁气又排放到胃体,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心理上负担加重,影响了睡眠和日常生活,不得已之下只好服用镇定剂,但是镇定剂又损伤了肝功能,许多患者就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折磨了一辈子!这些「冤案」在临床上相当多见。其实一开始时就从「疏肝和胃」、凋整生活规律着手,一切后患就不会产生。

还有一种胃病是胃灼热和泛酸,患者感觉胃部酸楚闷胀,带有灼热感,对食物相当敏感,冷的不能吃,热的也不能吃,酸辣更不用谈,严重的影响生活素质。这一种胃病是由于过食寒凉和辛辣,同时少用正餐或者刻意节食所引起。以年青人发病较多。这种胃病不但西医束手,中医也不好治。用热药比如「理中汤」,三剂过后就化热,用「泻心汤」,三剂后则变寒,由于不属寒热错杂证型,用「半夏泻心汤」效果也不好。临床上这种胃病属「上热下寒」,可先用「黄莲汤」凋理寒热,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二次,三天后改用「理中汤」加减,病症即可解决。

另有一种胃病是由于心脏功能衰弱引起,征状表现为胃脘不舒,但是没有腹胀、腹痛,只感觉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憋闷,带有胸闷不舒,口燥心烦、易怒,几乎百药不效,病况缠绵不休。临床上这种胃病属「心火不生脾土」,脾胃元气不足,治疗方案可参阅李东垣「脾胃论」中的「补脾泻火升阳汤」,方用白术、人参、炙甘草补脾,白芍制肝,黄芪益肺,桑白皮泻肺火,黄莲引经降阴火。

其他胃病如胃溃疡、食物中毒所引起的呕吐、泄泻等,西药也有不错的效果,在此不再多述。胃胀在辨证治疗后仍不能缓解,必须进一步检查大肠,女性患者少腹部兼有压痛感,应请妇科医生检查子宫状况。腹胀兼有条索状隆起,体重持续下降者,应彻底检查胰脏病变。

1 comment:

  1. 醫師,請問您的診療所在那裡?可以附上完整的地址嗎?

    ReplyDelete